花鄉逐夢大展的花藝表現

 

 

文/黃燕雀

 

 

中華花藝每年大展都在春天,花朝節的前後。而今年年度大展在十月小陽春,從104日至1027日,可以說是花藝界從未有的展期。長達21天的展出,也是花藝界的盛事。

 

 

此次大展在秋天,董事長覺得很不錯。他認為:春天,百花盛開,繁華繽紛的大地,正是花藝人與花共舞的最佳時節,將花卉之美,透過巧技,展現人文、哲思,或蘊含靈性的藝術彩繪,表現春的豐富內涵。

 

 

秋天,是成熟豐收的季節。在《易經》五行的涵意中,它屬金,謂之金秋,此時五穀正豐登,人們在喜悅中,花藝家掌握季節的特色,採用秋果最容易表現台灣花卉產量多,到了秋天,果實一定也多,所以在展覽中,所使用的花材,自然與春天不一樣,看慣了春天的花展,另外看看秋天的花藝展,一定會有耳目一新的驚艷。

 

 

以「花鄉逐夢」為主題,就是欲透過花藝的展演,追求人生的理想。大地、人民、社會、國家,因花的祝福,都能實現美好的夢想。走進展場,看見這一切的勝境,就會感受到夢想成真的美好。有夢想,人生才有精彩的可能。

 

 

本會每年均有主題的展覽:一是研究成果的展示,二是整理中華花藝系統。每一位參展的老師,都是在為歷史做定位。此次大展分有「有花器展區」,即瓶盤區、缸碗區、筒籃區,和教學區暨「無花器區」。本年度重點在「無花器的花藝表現」的探索、研究、發表,也是從傳統到創新的創建。

 

 

使用花器的花藝表現意涵

 

中華花藝歷史悠久,一部中華花藝史可以是中華文化藝術發展的縮影。它關乎政治、經濟、文學、哲學,人們生活及各種器皿的製作、生產,也和宋代上至皇宮貴族,下至販夫走卒所關心的「生活四藝」緊扣。

 

 

 

      舞動中的秋天

 

       花材:蔓梅擬、桔太陽花、竹、白紫蘿蘭、蛇木

 

       花器:木頭

 

       花型:寫景花

 

       蔓梅擬翠綠的小果實已換成艷紅的衣裳,作品表現

      「疏木追雨跡,秋風生嫩涼,襟抱自清適,身與心

       俱忘。」(明.薛瑄)的自在美景,花器隱藏,創

       作更見活潑。

 

 

 

在插花藝術的表現上,花器是非常龐大的體系。「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甖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瓶供」在中國典籍最早的記載是第五世紀的南齊。花器的原始功能是盛水養花。隨著花藝功用的擴張,黃董事長曾提及故宮博物院的器皿收藏,有三分之一是花器,是用來插花的。因為很多器皿只欣賞到器的本身,卻沒有欣賞到它上半段插花表現之美感,是非常可惜的。黃董事長在談到花器功用的擴張提到:「由於花藝功用之擴張,目的如玩賞、敬神、陳列、裝飾、修養、表現,乃至歌功、頌德、婚喪、喜慶、禮儀、祈福等,佐以其後引為鑑古、益智、收藏等意義,其設計製作千形百狀,美不勝收。不論在質地、大小、造形、色彩、紋飾、厚薄等方面,或配合使用者之身分,無不力求精到而完美,一時蔚為大觀,尤以中國為然,成為世界文化史中最為精彩的一環。

 

花藝家與花器關係亦是非常密切。尋找合適的花器搭配創意,就是一件很慎重的事。中華花藝作品在各種場合,如基金會年度大展及地方協會舉辦的展出,或老師的個展、師生展,創作者都會用心尋找適當的花器搭配。不管是古典風格或是當代陶藝家的創作,迭有佳作,令人激賞。由此便可知花器與花藝相搭配的精彩了。

 

 

無花器的花藝表現意涵

 

自古以來,花器是花藝表現的「根」,但人們因時代的改變,人類因交通工具的發達,人類隨著環境的移動,生活圈越大,與別人的連結,影響人的觀念,也影響人們花藝創作極思跨越古代的思維。因此無花器的花藝創作,自然而然的產生,也有其創新的需求,更是花藝形式上的一大突破。

 

所謂不使用花器,並非疏忽花材的給水,反而在創作時,更要注重到花材如何維護,解決花材的給水問題,是「無花器」花藝創作的重要課題。其手法是花器被淡化,或被藏匿,或用錫管,或現代常用的OSIS。由於OSIS被研究出來,有對環境造成不良的影響,漸漸被減少使用。

 

不使用花器有其優點和缺點。黃董事長在《花藝家104期》有詳細的說明,大家可以再加以細讀、研究,就可更清楚了解。其中談及優點的部分:省去繁重包袱、富現代感、想像空間大,這在中華花藝創新的腳步上,無疑的,是加速前進的力量。在「無花器」插花的缺失上,談到人文傳統意味減少,內涵薄弱。每件花器都有創作者深沉的情感與創作的意趣,如何弭平心中的遺憾,也是一件創作上的課題。另外,異質材料感覺減少,對比的可看性降低,例如梅花和銅瓶搭配,對比性強,產生強烈的視覺美感。在無花器的花藝創作上是看不到的。如何使作品有更豐富的表現,也是另一個必須用心的地方。

 

無花器的花器創作,其在心理與美學上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就是創作的自由、心靈交會的解放隨緣自在。活活潑潑的奔放表現,也就是追求人類思想的自由,這也是古今大思想家努力的目標。黃董事長在他的大作上談到:「邢光祖先生曾說:『儒家以禮解決社會思想的自由,道家以道解決身心思想的自由,釋家以禪解放人類心靈羈絆。』藝術創作的目的與價值卻在於追求並滿足人類審美的自由。」此段在說明創作,而非學習的過程。要達到此創作境界,必須時時在花藝技巧、學理上下功夫,才能體會到此書精髓。因此,在此次參展的資格上,是有所選擇的。由資深的花藝教授18屆的老師參展。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境界」有三個階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所以要達到第三個階段,是經過時間的焠煉的,花藝的創作者也是必須給自己不斷的焠煉。

 

 

      漸層的樂章

       花材:葉牡丹、寶塔蠟梅(一剪梅)、倒柏、閃亮粉黛葉、

                   金棕櫚竹、非洲鬱金香、小黃菊、松果、火燭葉

       花型:造型花

 

       由下段漸變的層次美,在左右兩側倒柏的伸展、簇擁中,大小兩朵的

       葉牡丹融合了蠟梅,非洲鬱金香、松果、小黃菊的立體美,漸變的美

       妙樂章輕盈流瀉。

 

 

展場分區的創作表現簡介

 

今年大展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展出。非常感謝張譽騰館長、展覽組及各個單位鼎力的協助,排除萬難,在滿檔的國際大展中,特地安排檔期,讓中華花藝大展在國家殿堂舉行,也滿足了廣大的賞花、愛花及藝術界朋友們的期待。展場在一樓國家藝廊展出,分有有花器區:「瓶盤區」、「缸碗區」、「筒籃區」、「教學區」,及二區無花器區,呈現中華花藝完整的體系,其間概括了現代藝術思考方向。以下分別說明各區的表現:

 

 

瓶盤區

 

瓶花約起源於第五世紀的南齊,而大盛於明代。瓶高昂,象徵宗廟高堂或崇山峻嶺,宜插作莊嚴肅穆之六合、十全,亦可創作小品,枝條柔暢。六合十全屬於隆盛型理念花,表現高的理性,人文的價值高,在小品的創作上,感性的訴求有理性的注入,花的存在就是人文的世界,表達了生命中有愛。盤花約起源於第五世紀的六朝時代。盤器較淺,盤面廣,適合夏秋之際描寫風景,清新脫俗。盤花常以寫景花表現,雖是模仿大自然,但加上人文,使成一可看、可居、可遊、引人入勝之地。「人」即有人的精神表達,「文」則有人的想法和作法。用暗示象徵手法,作品產生「欣賞距離」,讓欣賞者在似與不似之間,有了駐足一再品賞的機趣。

 

 

缸碗區

 

缸花約起源於第九世紀唐代,而盛行於明清。由於腹大口大,插作時亦須注意缸內幽邃之美。應用在展場上,多注意塊體及造型手法表現缸花的另一種特色。

 

碗花約起源於第十世紀前蜀,而盛於宋。基本的插法中,立足點以「極」點為正宗,起把宜緊。一叢怒起,不散漫,乃是碗花插作要訣。但是碗器亦有應用插法。多應用花材各種線條,讓碗花有不同於古典的表現。

 

為讓缸器、碗器的表現,在花鄉逐夢的主題下,創作更為活潑。展場有部分裝飾薄薄的輕紗,視覺印象變化,欣賞者走進沒有界限的勝境中,體會在藝術場域中賞花,也是充滿創意的地方。

 

 

筒籃區

 

筒花源自公元第十世紀的五代,盛行於北宋。筒以竹筒為正宗,講求自然樸實,淡泊野逸。婉約的線條為筒花一大特色。

 

籃花約自宋代。籃花是中華花藝的六大器型花之一,因其花器以竹籐細心編成,與生冷的陶瓷或玻璃金屬器,在質感上頗為不同,令人有溫馨典雅、靈巧神祕之感,故而歷代發展多采多姿,燦爛而可觀。

 

為突顯花器的特色,有文人花及心象花、野趣……等的表現。文人插花源自南宋,盛行於元明,作風頗受禪宗與道教精神的影響,花器講求高古樸實、典雅無華;心象花以個人主觀意念為主,重視人生美,強調花材個別特有的意向或神態。現場並做情境氛圍,讓人留連。風格特殊,值得慢慢品味。

 

教學區

 

中華花藝歷史悠久,類型甚多,因此表現的形式與內容多元而豐富。以基本型插作、展示,用之傳播及認識中華插花藝術之根本精神所在,內容以六大器型:瓶、盤、缸、碗、筒、籃插作。花型有:直立、傾斜、平出、倒掛、寫景、理念、心象、造型、高踞體、高兀體等各種基本花型。使用之花材則盡量比照古法,也用些許外來新花材,使兼具古典與現代生活精神,體會中華花藝的審美興味。

 

 

無花器區

 

 

第一區

 

以花草枝木風采為主,不以器皿之美為襯作表現。雖因無器為乘載之物而使人文傳統的意趣減弱,創作的發揮上卻因少了器型之束縛造成的形式所限而更刺激想像力的發揮,無論在寫景、理念、造型或心象之花型的形與式;色彩與比例之配置皆跳脫制式的約束,於空間上的安排更為靈活,層次感因地制宜。褪去傳統規則的繁複包袱,多了創作者的自由、直覺、即興、新意與性情之揮灑,創作既富有現代感與生活感,更是心靈的解放,花之美的純粹表現。(盧春美,2013

 

 

第二區

 

無花器的插花創作,在褪去傳統的束縛,多了創作自由與即興。創作時,以「無思之得」,即直覺之「悟」而得,但「悟入」必自功夫中來,才能擺脫「既有」或常態思考,直入創造核心。正如佛果禪師所說:「上根利器,天機已具……。」資深創作者已具備了深厚的學養,妙悟自然,在物我兩忘中應用花材、材料之外,所插作之作品與現代雕塑在美學的意義相當,既是藝術本質的呈現,也是現代藝術自主精神的能量所產生的美感。

 

無花器展示的兩區,是今年度大展主題區。

 

 

四大類型花在展場的表現

 

展出的內容已如上述。不管六大器型花或創作花器或無花器的插花,其創作類型則依四大類型花分類,創作方向自然也概括了現代藝術的思考方向。四大類型花是:理念花、心象花、寫景花及造型花。董事長在展前專題演講時,舉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四大類型花表現的例子:

 

以內黑外紅的漆碗為花器,器中注水八分滿,並置三片小浮萍。這作品有四大類型花的表現。

 

碗中水如湖面——浮萍,生命的起源。模仿大自然景色是寫景花;

 

秩序——三片浮萍象徵天地人三才,智仁勇三達德,人類的歷史制度,重視群體和諧,是理念花;

 

人生冷暖——似浮萍飄泊不定,人生百態、個人主觀的感受,個人的獨立思想,似有話要話,是心象花;

 

造型花——形色質量,美學的安排,造型藝術以形色表達作品的不凡。碗中的三片浮萍,可謂是紅與綠的對話、大圓對小圓、軟與硬、立體對平面的、會閃爍的對不會閃爍,所謂強烈矛盾所產生的調和。造型可謂純粹的藝術,沒有內容的大道理。

 

寫景、理念、心象三者有強烈的內容,造型花則內容不強。

 

由上面四個例子可了解,展場中各區的表現從作者創作心態意圖而有四大類型花之分,簡述如下:

 

 

寫景花

 

源於唐代而盛行於明末清初。明、清時期盆景盛行,受其影響,仿盆景表現手法以描寫自然,或讚美真實景觀為目的,以盤花為最多。唐代歐陽詹〈春盤賦〉曾說:「多事佳人,假盤盂而作地,……。」寫景花是作者忠實於自然;以描寫宇宙萬象給予人類眼睛的真實感為目的,重視自然美和現實趣味,客觀主義甚濃,因此形式美比內容美為重,講求外形、色彩與光線,以「真」為出發點,有親切感。歌頌植物特性,注重自然生態,加上「人文」的表現——「人」是有人的精神,「文」是有人的想法和作法——希望美景成為可看、可居、可憩、可遊之境,方能引人入勝。把對山川、綺麗美景的嚮往,用美麗的花材呈現。而不使用花器創作寫景花時,自由性高,自主性寬,變化性大,虛靈感強,想像空間廣,作品更為純粹。不受花器侷限,作品作大容易。寫景花可有七景的表現,即:居高臨下、由近窺遠、倚高垂視、闊遠孤居、幽林夾缝、前仆後繼及左右逢源。七景連接成為一特大景,最為可觀。

 

 

理念花

 

盛行於宋、明兩代。由宋之理學發展而出,因以命名。強調哲理,以倫理為主,注重理性,內容重於形式,為大眾社會而插,與古典派有相似之處,以「善」為出發點,是有秩序、重視社會美,感性壓低,完美、規矩、規律、結構講求「清、疏」。花材的選擇上,古人常取格高韻勝的高品味者為主,如松、竹、梅、蘭、菊……等,現代可選用的花材則更為多元。理念花插作,以影射道德文章及追求人格修養,暗射人格之高超、述說宇宙哲理,提升性靈及精神層次,在人生的責任與意義的表現在發於至誠,歸於仁,固於執中,希望人類生存、存在的環境得以保護,人與環境取得協調,從花藝理性的作為中,增進人對世界的理解。插理念花時,將花器視作社會、宮廷、廳堂、宗廟、寺院、會場。不使用花器時,作品直接而積極,獨立性強,具挑戰性;但中心理趣與表現重心減弱,基本訴求較不明朗,是兩者在欣賞時的不同之處。

 

 

 

       無欲則剛

 

       花材:帝王花、百合竹、羊毛松、松果、倒柏、春蘭葉、

                    

                     麒麟草、黃金葛葉、枯木

 

         花型:理念花

 

         中國古代對各種創作不太以技巧取勝,而是要求充實的精神內涵,

         這在宋代器物中處處顯露,如宋瓷的玄遠淡泊。花色不用多,一枝

         乾枯的櫻花木拉出空間,用簡單常見的花材襯托剛強的帝王花,純

         粹無華,清淡而堅定。

 

 

 

心象花

 

盛行元代、清初。以個人主觀意念為主,重視人生美,強調花材個別特有的意向或神態。心象花是為自己而插,是屬於浪漫派的,超現實主義的,容忍缺點美。文人插花大都屬之。每一個人都有絢麗的夢想,心象插花,可以是天馬行空的懷抱夢想,為自己打造精彩人生。而文人的心象花,則希望能體會大自然的節奏,有生生不息的能量,將大自然的精神反應在作品中,使創作能超越生命藝術的追尋。以東方美學思考,無論是繪畫或建築,強調人是自然的一部份,自然的韻律與秩序美感,是文人心象花所想表達的。禪花,在心象的表現中,最希望能插出心靈中直接反應的情境、生氣遠出的生命及高尚的人格,尤其在無花器為羈絆的創作中,能藉直覺深入對象本質,將心靈解放,作品方得有極高、極美的純粹性。花器的解放,是態度的改變,讓花枝隨緣自在,從插作中攝取宇宙之精,體會「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

 

 

 

 

       牽引成趣

         花材:毛杜鵑、文竹、椰子心葉、黃楊、桔梗、珊瑚鳳梨、紅蘿剎、龍膽、

                     蠟梅、小菊、麒麟草、電信葉、陽光、鵝掌葉

        花型:心象花

 

        時光悄悄地走,無聲無息,不知何時,成為了閨中密友,相互的依賴與照顧,養成

        了慣性,長久以來的生活,讓我倆不分彼此,共生與共享。

 

 

 

造型花

 

造型本是插花藝術創作的目的,以創造美的典型為共同的依歸,老子說:「造無可名之形。」為藝術而插,把握造型原理造出之美——藝術最高境界。強調花材現有的形色或姿態,利用外形美,尊重其生態,常態和神態,較忽視植物的特性。然其講究情趣,很經得起分析。而人們現在常強調的現代造型,在造型花上並非一種類別,而是一種風格主義的標榜,指依「現代」美學觀念或思潮所作異於傳統思維的一種創作。現代造型花在標榜「現代」的觀念下無限開展,花材避免傳統熟悉者,珍惜材料質量與色彩感覺,時而摻入重加工技法,及增加直線與折角線等幾何圖紋意味的使用頻率,時而採取非花材之鋼鐵塑膠之類,甚至不用花器插作,積極強調個性與自我,標新立異、偏激、不肖、誇張、刺激、勁爆、走險,不斷的挑戰,從實驗中獲取效果,且領域寬廣,側重觀念標榜與潛能發揮,求新求變,張力十足,只要合乎美學思想,均有其高度意義與價值。

 

四大類型花意涵是《易經》中象、理、氣、數的哲理表現,固此,每件中華花藝作品都虛實相應,剛柔並濟之美。

 

 

結語

 

花鄉逐夢展出的內容是如此的豐富。參與的兩百多位老師,在黃永川董事長的指導之下,做一場秋天最美麗的祝福。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一定都有很多個夢。「環境可能會讓你放棄一些夢想,可是不要讓它抹殺你所有的夢想。活得快樂,有時候比夢想更偉大。」(五月天阿信,2013

 

「把夢想掛在心靈的風帆,因為生命中不能沒有夢。」

 

「把夢想藏在心靈的一隅,因為生命的意義就是要破譯夢的密碼。」

 

「人因夢想而偉大。」

 

當您走進如此堂皇而處處發現美麗與驚奇的展場,心曠神怡之際,就充滿了無限的活力。這是一條通往夢想、五彩斑爛的道路,歡迎大家來逐夢踏實。

 

 

 

參考資料

 

書籍

黃永川(2001)。《中華花藝史研究》。再版。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黃永川(2013)。〈當機作務——無花器的花藝表現〉。《花藝家Florist104期,p715

 

網路

masaharuwu(2013)。唯有夢想,人生才有精彩的可能;來趟奇幻追尋夢想之旅——台北花博行動夢想館[線上資源]2013.08.26.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masaharuwu/23907942

sck2(2009)。夢想對人生的意義[線上資源]2013.08.26取自http://blog.tvdramazone.com/post/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