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主題:五月五日過端午

學習目標:


  1. 讓小朋友知道民間節日的由來,及充滿節慶意味的活動,並認識家鄉的傳統。
  2. 節日食品的特色,及它的意義。


活動過程:

一、介紹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為農曆五月五日,「端」為「初」的意思。

  1. 屈原:戰國末年之楚國人,被楚懷王所賞識,後被纔言所害被判刑而流放
   湖南長沙,屈原有志未申,無法為國效勞,於是投汨羅江而亡。人們為紀
   念他的忠義,包粽子投入河中餵魚,以免屈原被咬。
  2. 曹娥:東漢會稽孝女,年僅14歲,為救父沿江哭號17天,於五月五日投河
   ,五日後抱父屍浮現,浙江沿海人民奉為神祇。
  3. 民國28年文藝家們,為表紀念之意,改為詩人節。
  4. 端午紀念愛國詩人、孝女、英雄、忠孝行為充分發揮中華民族仁民愛物固
   有德性,因而永世受崇。

二、討論端午節習俗
  1. 包粽子:一般都用竹葉。粽子有各式各樣的形狀、口味,是因各地風俗習
   慣不同所致。
  2. 贈扇:唐太宗贈無忌以白扇「庶動清風,以增美德」旨在訓勉,並有清涼
   遮陽之意。
  3. 龍舟競渡:成為現代的運動精神,台北、鹿港、宜蘭均有,每年都有精采
   的比賽,選手來自國內外。
  4. 驅邪:時序入夏,各種蟲菌滋生,所以應注意夏季衛生。
   人們在門口插艾草、菖蒲、榕樹葉。(山地人認為榕樹是神)
   飲雄黃酒、洗百草浴。
   小孩帶香包,在頭上點雄黃。(這些都是為了強身、避邪)
   中午午時(十一點到下午一點)取井水收藏「午時水」,可用於泡出可口好
   茶,中午玩豎雞蛋,是小朋友的最愛,據說豎雞蛋成功了,會更聰明。

三、介紹端午節的應景蔬果植物及它的含意
  1. 介紹植物:韭菜、胡瓜、長豆、桃子、李子、艾草、菖蒲、石榴、梔子花。)

四、講端午節的故事
  白蛇傳的故事、花的故事、鍾馗的故事。

五、小朋友學包粽子
  1. 老師準備棕葉、報紙、棉繩二種。
  2. 老師先示範,再請小朋友學習包粽子。

六、端午節插花
  1. 老師準備花材:粽葉、小菊、石竹、唐棉、天堂鳥、麒麟草
  2. 花器:小綠盤。
  3. 準備配件香包、雄黃酒、粽子、李子。
  4. 老師示範插花。
  5. 老師示範後,小朋友都學插花,可帶回家與家人共慶端午。